中国作为生猪养殖和消费大国,在全球生猪产业中占据着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中国养猪产业呈现出复杂的发展形态趋势,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规模养殖占比逐年提高,2023年规模化养殖比例已超60%。
2023年,我国生猪出栏量达到了72662万头,同比增长3.8%;猪肉产量5794万吨,增长4.6%。
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23年全球生猪产量12.79亿头,我国生猪产量约占全球的55.1%;全球猪肉产量11522万吨,我国猪肉产量占比49.4%。
我国作为猪肉消费大国,猪肉消费量约占世界猪肉消费量的46%,人均猪肉消费量约为世界人均猪肉消费量的2倍。
消费者对猪肉肉质品质有更细分的要求,除了品牌化,还关注瘦肉率、肌内脂肪含量、风味物质等指标。
疫病防控形势严峻,非洲猪瘟疫情爆发期间,部分地区生猪存栏量下降了30%~50%,对养殖业冲击巨大。
疫病监测、快速诊断能力、有效防控手段及治疗方法方面存在不足,基层防疫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养殖成本不断攀升,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60%~70%,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波动大。
自2021年生猪产能全面恢复后,猪价持续低迷,2021~2023年期间,生猪价格同比下降幅度超30%,众多养殖户亏损严重。但2024年上半年,猪肉价格整体先降后升,从6月开始迎来新一轮价格持续上涨趋势。
政府对养猪产业扶持力度大,如新建标准化养殖场补贴、免费提供疫苗接种服务等。
行业整体扩产较为谨慎:目前生猪养殖行业整体扩产较为谨慎,主要由规模扩张往提质方向转型,努力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升盈利能力。社会资本进入行业的情况也较少,可能系养猪业风险较大、投资所需成本较高、当前猪价吸引力较小等原因所致。
疾病防控能力提升:疫情常态化的现实促使行业内企业的生物防控能力得到提升,大规模的公司实现了从饲料消毒、猪舍通风、猪场隔离管理等生物安全防控方面的全面升级。
产业链延伸:预计未来随着非洲猪瘟等疫情常态化的延续,我国生猪产业链会继续向生猪屠宰领域延伸,生猪屠宰的格局将出现较大的调整。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4-2029年版生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
生猪行业是指以生猪为基本的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包括生猪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及肉类加工、销售等环节。其中,生猪养殖是整个行业的核心,涉及到种猪繁育、仔猪育肥、商品猪养殖等环节。
生猪养殖行业具有市场规模大、消费者需求稳定、疫病风险高、价格波动大等特点。
生猪行业产业链包括种植业、粮食深加工、饲料加工、养猪业、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农产品市场/超市、餐饮/餐桌等环节,涉及到种植业、化工合成、粮油加工、饲料加工、养殖、兽药疫苗、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皮革制造、物流、零售业、餐饮业、交通运输等13个以上的行业。
市场参与主体:包括大型养殖企业、中小型养殖户、饲料生产商、屠宰及肉类加工公司等。其中,大型养殖企业和屠宰及肉类加工公司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
竞争态势: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但大规模养殖的生猪价格高于小规模养殖的生猪价格,小规模养殖的生猪价格又高于农户散养生猪价格。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推进,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大型企业:如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温氏股份等,采用大规模养殖和智能化管理方式,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成本。这一些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中小型企业:数量众多,但面临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挑战。在疫病防控、成本控制等方面与大规模的公司存在差距。
政策扶持:政府对养猪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包括补贴、疫苗接种服务、信贷支持等。
智能化养殖:预计到2025年,智能化养殖设备的市场普及率将提高至30%以上。
国际市场影响:国际猪肉市场行情报价对国内市场有显著影响,同时我国生猪出口面临国外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限制。
综上所述,生猪行业在中国农业中占有主体地位,市场规模庞大且持续增长。然而,行业也面临诸多挑战,如疫病防控、成本控制、市场之间的竞争等。未来,随着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等趋势的推进,生猪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更多关于中国生猪行业的深度研究与分析,请参见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精心打造的《2024-2029年版生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报告将为您呈现详尽的行业前景预测、市场动态分析及精准的投资策略规划,助您把握行业脉搏,实现精准布局。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