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生猪出栏量67,128万头,较上年上升27.4%;截止2021年末,生猪存栏量44,922万头,较上年增长10.51%。农业农村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329万头,较上年增长4%。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市场。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猪肉产量占全球比例为44.09%,位居全球第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市场。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我国猪肉消费量约占世界猪肉消费量的46%,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约为世界人均猪肉消费量的2倍。猪肉是国人最主要的动物蛋白来源,在我国肉类消费中一直处在主导地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猪肉产量为5,296万吨,占主要畜禽肉类产量的59.59%。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呈显周期性特征,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明显,一般3-4年为一个周期。依照我们的观察,2000年以来,全国生猪养殖业经历了如下波动周期:2002年至2006年、2006年至2010年、2010年至2014年、2014年至2018年各为一个完整周期,大周期中也存在若干个小周期。2019年受猪周期、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生猪出栏下降,猪价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均价同比涨幅较大。2020年,行业产能呈现逐步恢复趋势,但是因为前期产能去化幅度较大,生猪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生猪价格基本维持在较高的水平。2021年,行业产能基本恢复,市场供应明显回升,生猪价格呈现回落态势。我国生猪养殖业长期以散养为主,行业集中度较低,散养户、中小规模养殖场数量众多。根据中国畜牧兽医年鉴统计,2019年,年出栏生猪5万头以上的养殖户为373家,仅占总养殖场(户)数的0.0016%,占比非常低。近年来,受环保政策趋严、养殖用地稀缺、非洲猪瘟等疫情频发、生猪价格剧烈波动、食品安全加速推进等因素的影响,生猪养殖行业散养户退出明显,进一步加快了我国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进程。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居前的五家企业(牧原股份、正邦科技002157)、温氏股份300498)、双胞胎、新希望)合计出栏9,004万头,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份额为13.41%。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相比其他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规模化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公司主要营业业务为生猪的养殖销售、生猪屠宰。报告期内,公司销售生猪4,026.3万头,其中商品猪3,688.7万头(其中向全资子公司牧原肉食及其子公司合计销售289.9万头),仔猪309.5万头,种猪28.1万头;实现营业收入788.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18%。2021年共计屠宰生猪289.9万头,实现屠宰、肉食业务收入54.2亿元。截至2021年末公司共有6家屠宰子公司实现投产,已投产屠宰产能1,600万头/年。公司目前采用“全自养、全链条、智能化”的经营模式,经过30年的发展,现已形成集饲料加工、种猪选育、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屠宰肉食于一体的产业链。公司自建饲料厂,研发营养配方并生产饲料以满足各阶段生猪饲养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品质优先的价值育种体系,持续选育优良品种;采用核心群-扩繁群-商品群的繁育体系,选育优秀种猪生产商品猪;自主研发新风空气过滤系统、独立通风系统、智能环控系统、智能饲喂系统等,提升猪群健康管理上的水准;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智能设备协同作业,全产业链智能化运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相关成本,助力公司持续发展。2021年公司继续落实国家对生猪养殖、屠宰行业提出的由“运猪”向“运肉”的政策转变,加快在公司养殖主产区配套建设屠宰产能,通过自养自宰的业务模式,将食品安全做到全程可知、可控、可追溯,保障食品安全质量与安全,向消费的人提供更多优质猪肉食品。截至2021年末,公司已在全国设立22家屠宰子公司,所有屠宰生猪均来源于公司自有养殖场;公司继续大力拓展全国生鲜猪肉销售网络,截至2021年末,屠宰业务已在全国22省份设立78个服务站,有农批经销商、连锁商超、连锁餐饮、食品加工公司、新零售企业客户超过五千家。公司经过30年发展,现已形成集饲料加工、种猪选育、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屠宰肉食等环节于一体的生猪产业链。公司一体化产业链的经营模式能够将各个生产环节置于可控状态,在食品安全、疫病防控、环保运行、质量控制、规模化经营、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公司饲料自产自用,在原料采购、加工生产、运输等各环节均制定高质量标准,严控饲料品质,在满足公司仔猪、种猪、商品猪饲养需求的同时,从源头上加强食品安全控制。公司生猪自繁自养,在所有的环节均制定严格技术标准和品质衡量准则,健全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体系,建立从猪肉追溯至断奶仔猪的生猪批次质量追踪体系,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公司成立宏信检测、牧信检测,从兽药、水源、饲料、生猪养殖到屠宰加工,依照产品标准全程开展兽药残留、营养、环境监控、疫病诊断等检测验证工作,保障食品安全。目前宏信检测已获得CMA(中国计量认证)。长期以来,公司慢慢地增加生猪产业链中每个环节的品质管理,凭借良好的品质管理,公司饲料生产、生猪养殖环节获得FSSC22000食品安全体系认证、GLOBAL GAP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目前已有四个生猪养殖场获得内地供港澳活猪资质,生猪屠宰环节获得HACCP体系认证。一体化经营模式为公司实施标准化疫病防控措施奠定了基础。企业具有30年的生猪养殖及疫病防控经验,在内部建立了完整的疫病防控管理体系,公司秉承“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理念,建立了完善的消毒、防疫制度;公司采取猪场多级隔离、舍内小环境控制等全方位疫病防控措施,并建立了疫病预警防疫体系。在场区布局方面,公司实行“大区域、小单元”布局,防止疫病交叉感染和外界病原侵入;在养殖过程中采取“后备独立隔离驯化”、“分胎次饲养”、“一对一转栏”、“全进全出”等生物安全措施,确保公司防疫体系安全、有效。公司当前经营模式具备集中采购优势,可减少中间环节交易成本,使整个生产流程可稳定控制,增强公司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一体化产业链经营模式下,公司规范生产标准、制定生产管理制度,实现各生产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化,确保同一批次出栏生猪品质在统一标准范围内。在此基础上,公司在饲养环节应用先进、高效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模化经营,降低公司单位产品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升公司综合生产经营能力。同时,公司通过一直在优化信息化管理系统,目前已实现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生产管理、食品安全追溯等关键环节的全覆盖,优化了企业管理流程,形成了规模化、高效化、集成化的管理模式,消除企业信息“孤岛”,实现最小颗粒度管理,大幅地提高了企业管理和决策水平。公司创始人秦英林先生自1992年创业伊始就把科学技术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基石,带领公司技术团队对猪舍设计持续创新研发,积累了大量技术与经验。公司智能化现代猪舍能够为猪群提供洁净、舒适、健康的生长环境,在确保动物福利的同时,能够减少劳动力投入,来提升生产效率。公司升级猪舍规划布局,采用分区管理,减少交叉风险;全面升级猪舍设计,高效过滤空气,大大降低病毒传播风险;采用独立通风系统,避免猪圈交叉通风。同时,公司通过饲料高温灭菌、管链密闭输送、饮水超滤消毒、出风灭菌除臭、智能装备应用升级等方式,实现对猪群吃住行全方位把控,减少人畜接触,提升全程疾病防控能力。公司积极投入智能养殖装备技术的研发,以现代工业装备、先进材料、高通量检测、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针对猪舍环境无人智能控制、生猪健康自动识别预警、福利养殖设施装备和猪场生物安全与工程防疫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研发出了智能环控、精准饲喂、智能巡检(可实时监测猪舍内温湿度、有害化学气体、声音等十余项指标)、自动清洁洗涤、自动性能测定等关键智能化技术与配套智能设备,实现了生猪养殖全过程的智能化应用,同时通过开发物联网平台,把前端智能设备采集的数据来进行统一汇总处理,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实现养猪全场景数据高效管控,助推传统生猪产业向智慧产业转型升级。公司始终以终端消费者消费需求为育种导向,以食品安全、猪肉品质、瘦肉率、繁殖力为主要育种目标,坚持价值育种。公司基于自有的育种场,开展大规模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肉质测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种猪遗传评估,通过近30年选育与培育,形成了遗传稳定性很高、一致性好、适应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种猪群。公司联合各大高校与科研院所,开展种猪智能测定、种猪大数据遗传评估、种猪种质资源分子鉴定等关键技术探讨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猪育种系统,收集大量种猪及其后裔的表型测定数据,通过科学的遗传评估,加快群体遗传进展,确保公司能快速挑选各项性能指标优良的种猪,并及时应用至核心群及扩繁群生产当中。公司成立了专业肉质检验测试中心,依托全产业链优势,持续开展种猪和商品猪肉质测定评估,为肉质选育提供良好数据支撑。公司在发展过程不断探索创新,建立了独特的轮回二元育种体系。从核心群选留公猪直接应用至父母代母猪,进行多品系轮回杂交生产,其优点是:①每代的父母代母猪都可保持杂交优势。特别是繁殖力更强、抗逆性能更好等遗传力低的性状;②可节省父母代母猪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无需外购父母代母猪;③可降低大量引进父母代母猪带来的疾病风险;④有利于本场猪群适应性的提高。公司生产的二元母猪,在繁殖性能、生长速度、瘦肉率和胴体品质等方面可同时满足种用和商品用需求,形成了遗传稳定性很高、杂交优势显著的独特轮回二元育种体系。为公司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奠定基础,为种猪供应、生猪产能恢复提供有力支撑。公司在现有“玉米+豆粕”型、“小麦+豆粕”型配方技术的基础上,积极研发大麦、高粱、原料副产品等应用技术,实现对原料的充分应用;同时应用净能、真可消化氨基酸体系设计日粮配方,充分的利用发酵氨基酸降低豆粕用量,不仅减少传统日粮对玉米、豆粕的依赖,也大幅度降低了氮排放,对环境更加友好。公司依据原材料性价比及时作出调整饲料配方,大大降低饲料成本。针对不同品种、不同生理阶段的生猪,依据猪群生产性能表现,运用析因法设计动态营养模型,为猪群提供最适营养。通过变频混合技术,可根据猪群生长性能动态调整营养供给,实现一日一配方、精准供给营养。公司在饲料加工生产环节实现了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系统一键启动,自动运行,所有饲料采用85℃、8分钟(调质保持3分钟+保温仓保温5分钟)的高温延时灭菌工艺,灭菌温度实时在线监控、分析、处理,保证高温灭菌效果;灭菌后的高温饲料经过三级过滤的冷却风进行冷却后,使用密闭饲料罐车运输至养殖场集中料罐,再次使用管链密闭输送至饲养单元,实现全程无人为接触,饲料生物安全零风险,保障猪群健康。公司搭建了饲喂信息化系统,实现对饲料质量、采食情况和猪群生长性能的监控、分析、反馈,保证饲料品质、营养精准供给,猪群健康生长。公司通过与国内外主要粮商达成业务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多渠道扩充粮源,锁定原粮供应,降低风险。公司还围绕粮食产区进行供应链布局,积极探索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和订单农业,提升公司对产区粮源品质的管控能力,构建采购生态。公司依据粮食市场行情变化趋势及时作出调整配方,采用灵活采购策略,进行不同品种间的原料置换,降低采购成本。公司依托专业的物流团队,整合资源,打通产销区关键物流节点,构建物流运输平台;拓展公铁海联运等多元化运输渠道,发挥规模优势,实现点到点运输成本下浮,降低整体原料采购成本。公司对饲料加工、种猪选育、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等业务环节各项生产流程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化制度和技术规范,建立了统一的技术、标准、装备、人员、管理工业化生产体系,推动了公司养殖技术进步,养殖生产效率提高。公司依据各养殖场区不同的运营阶段与饲养阶段,结合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盈利能力等因素,制定了科学的成本考核方案。公司依照价值创造进行价值分配,公司自主开发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详细准确考核到场到人,场区经营结果直接挂钩生产人员薪酬,量化分析员工能力、效率和价值,实现人岗准确匹配。公司推行星级饲养员评定、师徒传帮带制度,从而快速复制先进工作经验、有效提升各岗位业务技能水平,提升公司生产效率。公司创始人秦英林先生,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与杨瑞华、褚柯、李彦朋、张玉良等一批行业经验比较丰富、理论功底扎实的技术骨干构成了公司核心研发团队。公司秉持“品性纯正,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选人理念与“内方外正、坚守原则;诚实守信、勇担责任;乐于分享、甘于奉献”的用人理念,广纳贤能;积极引进各学科专业人才,储备优秀后备干部,致力于打造年轻化、梯队化及国际化的人才团队,推动公司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猪肉是中国城镇和乡村居民肉类消费主要品种,2021年我国生猪出栏67,128万头,全年猪肉产量5,296万吨,占主要畜禽肉类产量的59.59%,行业市场规模达万亿级。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长期以散养为主,近年来养殖规模化程度虽有所提升,但整体水平仍较低。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居前的五家企业(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温氏股份、双胞胎、新希望)合计出栏9,004万头,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份额为13.41%,较去年上升4.19个百分点,养殖规模化程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近年来,我国养猪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但产业布局不合理、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仍然突出,一些地方忽视甚至限制养猪业发展,猪肉市场供应阶段性偏紧和猪价大幅度波动的情况时有发生。为应对当前生猪养殖行业存在的问题,政府出台多条政策稳定国内生猪生产,保障猪肉产品供应,促进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国内养猪业也正从传统的低水平、散养为主的养殖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转变,并且呈现加速转变的趋势,这将给公司带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新机遇。2019年9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意见》要求:“要引导生猪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区域转移,鼓励生猪就地就近屠宰,实现养殖屠宰匹配、产销顺畅衔接。变革传统生猪调运方式,顺应生猪疫病防控的客观要求,实现‘运猪’向‘运肉’转变,除种猪和仔猪外,原则上活猪不跨大区域调运。推行猪肉产品冷链调运,加快建立冷鲜肉品流通和配送体系,实现‘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生猪行业“运猪”向“运肉”政策的转变有利于公司向下游屠宰行业的发展,逐步加强公司食品安全管理能力,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更优质、安全的猪肉产品。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是城镇和乡村居民肉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们国家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的提高,传统的散养生猪将逐渐难以满足那群消费的人对食品安全的更高要求,而规模化现代养殖通过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养殖,可满足花了钱的人健康、优质的猪肉产品的需求,并成为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的趋势。基于此,公司的总体发展目标是: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提升,消费者主动权益意识的增加,对食品安全的诉求愈来愈强烈,期望消费更多安全、健康的食品。为加快满足国内花了钱的人安全、高质量猪肉食品的需求,公司将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调整优化生猪生产结构与区域布局,推动生猪养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满足众多购买的人日渐增长的高品质猪肉食品消费需求。(1)育种技术提升方面,公司采用开放式核心群选育方法,持续优化种猪的遗传性能。公司持续增加良种研发资产金额的投入,以提升种猪品质为重点,建设核心育种场、种公猪站等基础设施,慢慢地加强生猪育种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公司积极成立种猪公司,集中力量攻坚生猪养殖行业“卡脖子”技术,为行业提供更多优质种猪资源。(2)智能化设备升级方面,公司探索和建设数字化养殖场,积极研发和应用养殖环境智能监控和精准饲喂装备。未来公司还将加强生猪养殖环节硬件设备的互联互通,通过数字化、物联网的方式最终实现无人值守。智能化技术装备的应用,不仅可提高生产效率,且可减少人畜接触,极大提高猪群健康管理上的水准,为大众提供更高品质猪肉产品。公司致力于为社会提供安全健康、高品质的放心猪肉,通过向下游产业链延伸,围绕养殖产能布局屠宰业务,专注于高品质猪肉的生产,引进全球先进的自动化控制肉类加工线及配套设备,实现生猪屠宰、分割自动化、智能化。公司持续完善“全自养、全链条、智能化”的经营模式,通过建立严密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为社会提供安全、健康的猪肉产品。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要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实施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支持种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种猪资源是生猪养殖行业的“芯片”,公司通过科学化的育种技术,提高种猪的遗传性能,改善猪肉的品质和口感,降低饲养成本,提升养殖效率。公司通过逐步扩大核心种猪群规模,保持了在国内生猪育种领域的领头羊,为公司逐步扩大商品猪的饲养规模奠定基础。截止2021年末,公司已出资设立11家种猪公司开展种猪育种及销售业务,向社会提供优质种猪的同时,有助于提升公司育种水平。“全自养、全链条、智能化”经营模式能轻松实现集约化生产经营,并能利用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快速提高养殖规模与养殖效率,有效把控食品安全。为顺应畜牧业规模化养殖的趋势,公司将继续实施全自养、全链条、智能化的战略,逐步扩大饲料加工、种猪选育、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屠宰肉食等生产环节经营规模,逐步的提升猪肉品质与食品安全标准,让更多人吃上高品质猪肉。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设计适合中国养殖业现状的标准化猪舍和自动化养殖设备。公司已申请猪舍设计、猪舍智能送料系统、猪舍智能液态饲喂装置等多项专利技术,推进中国生猪养殖业标准化、智能化水平的逐步提升。公司将通过优化内部生产流程、加强生产各环节品质控制,加强完善标准化的生产经营模式,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保证食品安全。“全自养、全链条、智能化”的经营模式,决定了公司对高素质管理人才、跨学科人才、技术熟练工人的大量需求。公司秉承“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坚持人才自主培养,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和完善的人才教育培训方案,形成完整、合理、科学、有效的人才层次体系,为公司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提供人才支撑。2022年,公司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内部人才教育培训、竞聘选拔以及引进外部优秀人员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动能。同时,通过提拔晋升、股权激励等措施,激发人才活力,提升公司的发展质量。另外,公司将继续推行标准化管理,将持续提升发展质量作为重点工作,通过不断的提高智能化应用水平、优化人员培训方案、加强管理干部综合素养培养,合理的安排生产运行,提升产能利用效率,加强疫病防控,降低养殖成本,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屠宰方面,公司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行业“运猪”向“运肉”政策的转变,进一步围绕公司生猪养殖主产区配套建设屠宰产能。同时,复制推广公司成熟屠宰厂生产运行经验,通过精细化管理逐步实现已投产优质屠宰产能释放。此外,公司还将积极拓展下游销售客户,提升自身屠宰和分割能力,提升产品供应链管理能力,为用户带来优质的猪肉食品和良好的业务合作体验。1、疫病防控:智能装备方面,针对非洲猪瘟、蓝耳病等疫病,公司通过创新研发和普及使用新风过滤系统、独立通风系统、智能饲喂系统、智能环控系统等智能装备,大幅度提高猪舍环境质量,减少疫病发生,提升猪群健康程度;人员方面,企业具有一支规模庞大、专业能力较强的兽医人才队伍,同时公司通过日常对于业务人员生物安全培训增强人员生物安全防控意识和防控能力,提升人员应对疫病风险解决能力,避免疫病的发生;制度方面,公司成立有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业务标准化流程和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制度。针对疫病,公司强化预警体系,严格做好车辆、人员、饲料等全环节管控,降低疫病的发生。2、成本控制:公司将持续优化经营管理,提升育种技术,加强营养管理、疫病控制、环境控制等,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管理,提高生产成绩,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公司将通过不断的提高智能化应用水平、优化人员培训方案、加强管理干部综合素养培养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人员效率,降低公司成本,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降低生猪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3、原材料价格波动:公司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原材料成本,平抑饲料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风险。一是公司会根据粮食市场行情变化趋势及时作出调整配方,将小麦、稻谷与豆粕等灵活搭配,进行不同品种间的原料置换,降低饲料成本;二是根据生产需求和成本控制等灵活调整饲料原料采购策略,降低采购价格。公司围绕粮食产区进行供应链布局,积极探索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和订单农业,构建采购生态积极开拓全球采购渠道,打造公司原粮采购优势;三是降低原材料运输成本。公司依托专业的物流团队,整合资源,打通产销区关键物流节点,构建物流运输平台;拓展公铁海联运等多元化运输渠道,发挥规模优势,实现点到点运输成本下浮,降低运输成本。4、食品安全:公司格外的重视食品安全,视食品安全为公司发展的生命线,设置品控部门,严格依照国家相关这类的产品的标准组织生产,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形成集饲料加工、种猪选育、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屠宰肉食于一体的产业体系,从源头对公司产品做全程有效监督与管理,确定保证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5、渠道开拓:随公司业务规模的逐步扩大,公司业务中合作的供应商与客户数量随之增加,公司对供应商与客户的合作准入设置有一定的准入门槛,确保其业务能力充足和经营情况稳定。未来公司会继续严格把控供应商与客户的准入,拓展合作渠道,降低单一供应商或客户依赖,严格把控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6、自然灾害:为应对有几率发生的自然灾害,公司制定有专门的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预案,能及时有效的根据预案调动资源将风险降到最低。
牧原股份: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00亿元–110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
10月9日晚间公告集锦:国泰君安拟换股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并募集配套资金 明日复牌
牧原股份: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00亿元–110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
韦尔股份: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加515.35%到569.64%
杭州: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不再区分首套、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统一为15%
专家:财政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积极打造积极财政政策的“升级版”
专家:财政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积极打造积极财政政策的“升级版”
- 上一篇: 养殖场设计图纸的目的?
- 下一篇: 牧原股份:推进智能化创新 提升养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