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生猪行业作为中国的传统农业产业之一,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均占有主体地位。近年来,生猪产业经历了多次波动,包括价格的大幅涨跌、疫病的冲击以及政策的调整。
生猪行业作为中国的传统农业产业之一,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均占有主体地位。近年来,生猪产业经历了多次波动,包括价格的大幅涨跌、疫病的冲击以及政策的调整。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24年全国出栏生猪共计70256万头,同比下降3.3%;年末生猪存栏42743万头,同比下降1.6%。尽管产能有所调减,但这一调整过程为生猪行业带来了盈利机会。2024年,养殖户利润上升约276元/头,实现了扭亏为盈。
能繁母猪存栏量是生猪产能的重要指标。2024年5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开始回升,从3986万头增至11月份的4080万头,预计12月份仍呈增势。这一趋势预示着2025年上半年生猪供应量将稳步增长。然而,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2024年的生猪减产已经为行业盈利奠定了基础,因此2025年的产能增长并不会带来过大的供应压力。
生猪出栏节奏是影响猪价的主要的因素之一。2024年,受猪价前期上涨的影响,部分养殖户预判后市向好,将本可出栏的标猪转为二次育肥,延长饲养周期。这一操作在短期内减少了市场生猪供应,助推猪价上扬。然而,后期集中出栏又使供应骤增,引发价格下降。2025年,随着生猪供应量的增加,养殖户应谨慎进行二次育肥,避免增加市场风险。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4-2029年生猪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分析
2025年,猪肉消费需求保持稳定。随着餐饮行业的复苏,火锅店、中餐厅等大量采购五花肉、排骨等食材,为猪肉需求注入了动力。同时,食品加工行业对猪肉的消耗持续增长,火腿肠、腊肉、肉松等产品需求在传统节日期间尤为旺盛。此外,人口结构变化对猪肉消费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老龄化社会使老年群体饮食偏好清淡,对猪肉消费增速放缓;而年轻群体追求便捷、多元,预制猪肉产品、即食火腿香肠需求渐涨。
2025年,猪肉进口量预计保持相对低位水平,约100万吨,回归疫情前水平。这一方面对国内猪业的影响仍需关注。尽管进口量不大,但在国际猪肉价格低于国内时,进口猪肉仍会对国内市场造成一定冲击。
饲料作为生猪养殖的主要成本项,约占总成本的60%-70%。2024年,粮食的大丰收为养猪业带来了“降本增利”的利好。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低位运行,降低了养殖成本。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24年玉米产量29492万吨,增长2.1%;大豆产量2065万吨,下降0.9%。然而,国际市场玉米价格的波动仍可能对国内饲料成本产生影响。
疫病是生猪养殖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非洲猪瘟疫情爆发后,养殖户防疫意识飙升,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成为标配。从猪场选址、人员车辆消毒、疫病监测预警到疫苗研发接种,各环节成本不菲。高标准猪场建设、疫苗采购以及疫病爆发后的紧急处置等费用,均增加了养殖成本。
养猪行业劳动力短缺、用工成本上扬是常态。有经验饲养员、兽医薪资逐年上涨,且招聘难度增加。这进一步推高了生猪养殖的人力成本。
政府对养猪产业扶持力度大。例如,对新建标准化养殖场给予补贴,标准为每头存栏生猪50-200元不等。在疫病防控上,政府免费提供疫苗接种服务,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疫苗采购和技术指导。此外,金融机构也响应政策,为养殖户提供信贷支持。
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养殖场废弃物处理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绿色养殖非常关注,环保政策要求养殖场废弃物处理率要达到90%以上。这增加了养殖场的经营成本,但也推动了生猪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同地区对生猪养殖的产业政策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地方政府对本地特色猪种养殖给予更高的补贴额度,鼓励养殖户保护和开发地方品种资源。在土地使用、环保要求等方面,也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标准。
近年来,中国养猪产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规模养殖占比逐年提高,大型养殖企业规模扩张迅速。规模化养殖提高了整体供应稳定性,能依据市场动态精准调控出栏量。同时,改变了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中小散户面临更大生存压力,部分被迫退出或转型。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4-2029年生猪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预计到2025年,智能化养殖设备的市场普及率将提高至30%以上。智能化养殖设备的应用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管理上的水准,降低了人力成本。例如,通过智能养殖管理系统实现生猪养殖的高效、稳定产出;利用电子耳标等技术记录生猪的养殖、防疫、运输等环节信息,满足那群消费的人对食品安全的高要求。
品牌化建设对于生猪养殖行业来说日益重要。品牌猪肉市场份额有望从目前的20%左右提升至30%以上。花了钱的人猪肉肉质品质有更细分的要求,品牌化能够满足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品牌化也有助于提高生猪养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生猪养殖行业与其他农业产业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生猪粪便经过处理后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料用于周边的果园、农田,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养殖户可与玉米、大豆等饲料种植业建立紧密联系,保障饲料原料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此外,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探索养猪产业与文旅产业的结合模式,为养殖户带来了额外的收入来源。
随着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风险防控机制也在不断完善。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等金融产品的推出为养殖户应对价格波动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大型养殖户或养殖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也是规避价格风险的重要手段。然而,套期保值操作需要专业知识,要准确把握市场行情和操作时机。
牧原股份作为生猪养殖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前沿技术与完善的产业链,实现了生猪养殖的高效、稳定产出。公司通过不断优化猪舍环境、精准营养配方以及智能养殖管理系统等措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此外,牧原股份还积极拓展产业链上下游业务,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闭环。
温氏股份同样是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公司以“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著称,通过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饲料供应和销售服务等措施实现共赢。温氏股份注重品牌化建设和食品安全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巨星农牧作为一家中小企业,在生猪养殖行业也表现出色。公司注重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高养殖密度等措施降低成本。同时,巨星农牧还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和市场占有率,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增长。
从长期来看,生猪养殖行业依旧具有较为优秀的中枢利润。尽管短期内猪价可能受到供应压力的影响出现波动,但中长期来看,随着消费需求的恢复和成本控制的优化,生猪养殖企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如需知道更多生猪行业报告的详细情况分析,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4-2029年生猪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