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云南腾冲:肉牛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日期: 2024-10-31 来源:BOB半岛下载入口-温室设备

  腾冲,这座云南省西南部边境小城、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的起点,如今正描绘着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而在这幅壮美画卷中,肉牛产业则是其浓墨重彩的一笔。

  脱贫攻坚期间,肉牛产业是腾冲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今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腾冲正大力推进肉牛产业升级。然而,怎么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可推广的升级,之前在全云南省范围内鲜有可借鉴的先例。得益于政、银、企通力合作,肉牛产业助力腾冲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是产业兴旺。去年,云南省政府将肉牛产业列为重点扶持对象,提出打造千亿元级肉牛产业、“十四五”时期肉牛综合产值翻番的目标,并出台了支持肉牛产业加快发展的“牛九条”等举措。

  尽管腾冲一直都是云南养殖肉牛的优势区域,不过在过去的发展中存在诸多掣肘。与《金融时报》记者同行的农发行腾冲市支行行长周弢介绍,腾冲肉牛出栏量少,没有成熟且便于推广的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很多养殖户因缺乏科学的养殖技术没办法进行大规模养殖。而且全市缺乏肉牛精深加工公司,肉牛产品单一,没形成品牌,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明显。而这样一些问题也是云南其他县乡发展肉牛产业的“痛点”。

  升级肉牛产业,既是腾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发力点,也是落实肉牛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在了解到腾冲市计划全力推动肉牛产业发展有信贷资金需求后,农发行云南省分行便积极介入,不断强化融智服务。去年4月份,双方开始探讨谋划产业升级的规划、模式、具体方案。然而,启动伊始,三个实际困难就摆在眼前:牛从哪里来?扩大养殖范围安不安全?金融机构能不能支持、愿不愿支持?而且从全省范围内看,大规模升级肉牛产业鲜有可参考可借鉴的低成本、高效率模式。

  农发行云南省分行副行长汪松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腾冲作为多民族地区,产业兴旺意义重大,肉牛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腾冲市委、市政府格外的重视的事情。自第一次与市委主要领导会面后,我们就深知升级肉牛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尽管不易,但这是农发行一定要做的事情,而且有责任把事情做好做实。

  “农发行格外的重视信贷支持全省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将腾冲市肉牛养殖项目作为先行先试模式,按照‘一县一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重点打造,并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农发行云南省分行有关的人说,由于腾冲市肉牛养殖项目规模大、覆盖区域广,前期规划环节存在诸多难题,如确定每个行政村养殖场个数、每个养殖场饲养肉牛标准等。

  去年4月以来,沟通协商、多方联动成为政银双方工作常态。《金融时报》记者在与农发行云南省分行的交流中得知,为助力政府破解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困局,农发行云南省分行以融智带动融资,主动作为,积极地推进,多次对接腾冲市政府就完善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交换意见、出谋划策;农发行省市县三级行及时跟进,充分的发挥系统内肉牛产业信贷支持经验,协助地方政府探索建立了“1+3+6”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经过双方不懈努力,肉牛升级规划最终以《腾冲市关于“1+3+6”模式发展肉牛产业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建议》落地。“1+3+6”规划,“1”即原则上在腾冲全市范围内每个有条件的行政村至少建设1个标准化养殖场;“3”即每个养殖场按不低于养殖300头肉牛的标准建设;“6”即每个养殖场周边配套600亩饲草饲料基地。规划目标到2022年腾冲新增肉牛存栏6万头以上,新增产值15亿元以上;到2025年,新增肉牛存栏30万头以上,新增产值21亿元以上,带动农户3万户12万人以上,把肉牛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和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同时,腾冲市还对政策扶持、信贷支持、服务体系等作了明确规定,制定了招商优惠政策“牛六条”。

  规划编制完成,接下来就是如何具体落地运营。其中,首先要解决牛从哪里来。在采访中,《金融时报》记者听到一个“引牛入腾”的双赢故事。

  原来,养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上海鹏欣(集团)有限公司计划今年为云南引进大量肉牛,但尚无足够的养殖场安置,为此,上海鹏欣集团拟向农发行申请贷款修建标准化养殖场。农发行云南省分行则十分清楚,腾冲有大量在建标准化养殖场,且亟待补充肉牛来源,于是便重点向上海鹏欣集团推荐了腾冲。上海鹏欣集团考察后发现,腾冲不仅气候、区位优势显著,而且养殖场以租代建成本低、效率高,双方合作一拍即合。

  今年1月,腾冲市政府与上海鹏欣集团签订了《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拟引进云南鹏欣富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及下属公司对腾冲市肉牛产业基地项目来投资。截至目前,农发行贷款支持已开工建设的牛场有174座;113座已对接意向承租大户。其中,上海鹏欣集团租赁55座;鹏欣集团计划5月份引进肉牛1.3万头,养殖大户计划年内引进肉牛1万余头;落实饲草饲料基地4.2万余亩。

  协议签订后,上海鹏欣集团肉牛养殖项目工作在腾冲市迅速启动。今年3月,由上海鹏欣集团从新西兰引进的第一批561头海福特良种能繁母牛,经过长途跋涉后运抵腾冲。日前,当记者来到上海鹏欣集团位于中和镇的养殖场时发现,一排排标准化牛舍在晴空下格外引人注目,那些体型深宽、肌肉丰满的海福特牛在里面悠闲自得。在牛舍不远处,二期扩建项目正在施工,车来车往,机声隆隆,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而整个场区四周青山环抱,葱郁的树林覆盖着绵延的山脉,满眼绿色令人沉醉。该养殖场相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之所以选址腾冲,除了看中自然条件外,政府提供的有关政策同样具有吸引力。“政府有关部门将标准肉牛养殖场建成后,我们过来直接租赁即可,既节约时间与成本,又不增加企业多余负担。”该负责人说。

  中和镇的这处养殖基地,是腾冲市全力推进牛场建设的一个缩影。在另一处山青水美之地——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金融时报》记者正常采访时看到一座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即将建成,工人们正抢抓晴好天气搭设顶棚、设立围栏、清洁牛舍,为最后的验收工作做好准备。

  “引牛入腾”及后续合作,成为政、银、企合作的典范。从具体合作模式看,农发行云南省分行乡村振兴处处长冯裕波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为推动“1+3+6”规划落地,该行加大政银企协作力度,与地方政府共同创新探索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党支部(社区)+大户+合作社+农户”的腾冲肉牛发展运营模式,即由村(社区)党支部开展土地流转,云南滕森投资集团作为融资主体投资建设,建成后委托村(社区)管理,由村(社区)将养殖场租赁给大户经营。大户通过合作社与农户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政府根据利益联结成效对承租大户进行扶持。最终实现企业利益联结到户,打通了信贷资金精准支持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

  政府部门搭台建场,政策性银行融资支持,企业承租实施,这一模式有效促进了政府、银行、企业、农户的多方共赢。“这是农发行云南省分行转变工作思路,创新探索‘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融资模式的有益尝试,在腾冲取得了积极成效。”冯裕波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在商定具体运营模式时,该行积极向地方政府与企业推介了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租赁运营”模式。从效果看,“租赁运营”不仅能充分的发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等主体的经营管理能力,提高农户参与养殖及饲草饲料种植的积极性,而且能充分调动各方优势形成合力,解决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资金零散、资源分散、规模化市场化程度低、抵押担保落实难等问题。更重要的是,稳定的租金收入,解决了第一还款来源这一难题。

  事实上,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发行云南省分行全力协助腾冲引入多家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为后续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养殖技术上的支持、肉牛种源引进、市场销售等保障。如上海鹏欣集团在发展现代畜牧产业等方面有着很成熟的运作模式和成功经验,可为腾冲肉牛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技术、市场和服务支持,补齐发展短板。

  推动产业升级,金融“活水”是重要保障。为了不让资金问题成为扩建肉牛养殖场的瓶颈,农发行云南省分行在信贷审批、审查、发放等流程持续提供高效的融资支持。目前,该行已审批腾冲市肉牛产业扶贫项目贷款4.2亿元,并成功发放贷款2.08亿元。

  “资金问题我们来解决。”来自农发行云南省分行的这句承诺,让腾冲全方位发展肉牛产业有了底气。“当听到农发行信贷资金审批下来时,我们心里就有了底。贷款发放了,我们建设牛场的干劲更足了。”云南腾森投资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同时,为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腾冲肉牛产业还引入财政资金。项目建成后,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市财政局每年安排不低于5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村(社区)发展肉牛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可以将政府、产业、金融等元素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资源,调动社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农户参与积极性。

  在多方合力下,腾冲肉牛产业新格局正在形成,不仅打通了“牛”产业增收致富路,更是成为腾冲这个多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从增收效果看,肉牛产业项目能够最终靠土地流转、饲草种植、合作代养等多种方式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并通过直接或间接就业机会增加农民务工收入,多方位推动脱贫户,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户稳定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从社会效果看,经过多年发展,可以有效提升腾冲市肉牛产业整体质量,形成完整的肉牛全产业链,真正的完成产业兴旺、乡村振兴,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金融时报》记者接触到的一组数字显示,通过土地流转可直接带动107户脱贫户每年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通过优先聘用脱贫户劳动力到牛场务工、种植饲草、合作代养等方式,预计带动脱贫户和边缘户劳动力年人均增收达6000元以上。该项目还鼓励租户带动增收。在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方面,肉牛养殖场建成后,资产将移交村(社区)管理,村(社区)将养殖场出租给大户经营,每个村(社区)每年预计将获得10万元以上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此外,秸秆回收、粪肥加工同样能带来可观的收入。

  升级后的腾冲肉牛产业模式,在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方面的后劲显著地增强,不仅有力助推了当地肉牛产业兴旺,更重要的是,还为信贷支持全省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在云南,像腾冲这样的多民族地区还有很多。《金融时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云南省正多措并举全力支持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农发行云南省分行计划今后在全省多地推广腾冲肉牛产业模式,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而且,这一模式不只限于肉牛产业,像家禽养殖、生猪养殖等都可以复制推广。这对于云南省脱贫地区,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后续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为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创造更好条件。

  农发行云南省分行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在全国最大的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中,云南昭通市就占了3个;万人以上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昭通有9个。为让搬迁群众就业有渠道、收入有保障,当地持续为安置区布局后续产业。而腾冲肉牛产业模式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已建议昭通市分行学习借鉴。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456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