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领域 > 鸡舍设备
“置顶”一座养牛场 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的乡村振兴新思路
日期: 2025-01-03 来源:鸡舍设备

  11月13日,大雾天气。踏上柳枝峪村北山“大顶”,对面的马连峪和金家山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养牛场如坠云端。从2021年开始,柳枝峪村在“大顶”养起了牛。据公开资料显示,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平均海拔415米,此处也成了淄博海拔最高的养牛场。

  “七山一水二分田。”一句话道出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的即视感——多山,缺水,少平地。西里镇以苹果产业为主,有两个少数民族村,柳枝峪村便是其中之一。作为柳枝峪村的传统产业之一,自建村以来,牛羊养殖就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置顶”这座养牛场,西里镇从养殖业发力,助力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在“种养结合”的全产业链上走出了第一步。

  “干点活,咱行,但是搞经济,还得让有经验的人来做。”建设村里养牛场之初,柳枝峪村原党支部书记张立得和村里的党员、干部,跑前跑后,帮忙打扫,出了不少力。

  从中也能看出村民对青年企业家张加军寄予厚望,盼望年轻人的到来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一番新气象。

  “我们村是一个少数民族村,自古就有养牛的传统,村里面养牛的很多,但是都是散养小户,形不成规模。我觉得如果要增加村集体收入的话,可以从这一方面进行突破。”经过两年时间的调查研究,张加军对村庄的情况已经了如指掌。

  西里镇人大主席刘佩田表示,作为一个果树种植“专业镇”,如果发展高品质的现代农业,必须要加大有机肥的投入。养殖户的粪污处理难题,在西里镇则是果树有机肥的重要来源,既降低了有机肥购买成本,又能为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作肥料上的铺垫。

  “这本‘经济账’可以促成一个双赢局面。”刘佩田说,村集体养殖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实现种植养殖双降本增收,互惠互利,和睦共生。

  “最重要的一点是,养牛风险低,收入稳定,牛很少生病。”对于养殖来说,张加军虽然是一个外行,但是他在前期花了不少心思去研究,这也是他多年在市场打拼积累的经验,前期的市场调研做足做透,后期的风险就会及时规避化解。

  “咱们现在养的是西门塔尔肉牛,这也是张加军考察以后确定的品种,长得快,骨架大,抗病力强。”赵后营和记者说,现在他们养殖场一共建设了60亩地,4个养殖区,每个养殖区只需要一个人就能管理得有条不紊。

  现在已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第一养殖区,去年5月份引进的首批260头西门塔尔肉牛已经出栏,虽然当前肉牛市场低迷,但依然为村集体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为村集体带来18万元的收入。

  “一头牛养殖13个月,一般的情况下能纯收入能达到4000元。”2021年6月份,张加军将自己的想法汇报给西里镇党委政府,并表示柳枝峪村两委有信心能通过肉牛养殖增加集体收入。

  “我们村是少数民族村,传统美食牛肉丸子、烤牛排,深受人们欢迎。村里有了肉牛养殖项目,也是我们村民的福利。”赵后营说,张加军给村集体选择的项目,接地气,重传统,不搞“空降兵”,既能从实际出发,又能为村集体经济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西里镇人大主席刘佩田和记者说,“一村一业”的重点是让乡村兴旺起来,让集体经济活跃起来,柳枝峪村结合自己优势,不断探索创新,做大传统养殖业“蛋糕”,推动村民就业,乡村发展。群众得到了实惠,乐见企业做强做优,实现了共同富裕,双赢发展。

  柳枝峪村两委成员赵后营和记者说,村里的党员干部多是,素质高,觉悟也高,但是年龄相对偏大,对于发展市场经济这一块,确实没有很多办法。

  张加军年轻有为,虽然只有30来岁,但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好多年,不但经营着一家水厂,还有一家生意火爆的汽修厂。比较村里其他人,张加军对市场的了解,显然更胜一筹。

  “2018年,我们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轮流去找张加军。咱们村现在真的面临发展瓶颈,请他回村给咱们大家伙帮帮忙。”赵后营说,为了能把本村这位年轻的企业家请回来,村里的老少爷们多次找张加军做工作,说是“三顾茅庐”,也不为过。

  “当时,我跟村里各位党员干部说,我不是不愿意回村发展,给我点时间考虑考虑。”回想2018年回乡担任村主任的场景,张加军深有感触,他没想到村里的老少爷们这么支持自己,900人的村庄,近700人投票给他,对一个离家许久的“游子”来说,毫无疑问是“高票当选”。

  轻诺必寡信。张加军当初没有轻易答应回来,是因为他把承诺看得很重。“既然要回去,就得干出个样子,我需要经营企业,还有家庭要照顾,我真的是在认真考虑。”

  “只要确定回村,就要实心实意给老百姓干点事。我也想以后卸任时,老百姓能说一句,张加军确实是干了点实事。”2018年,走马上任之后,张加军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老百姓的“致富路”修起来。

  柳枝峪村是典型的苹果专业村,村里有800亩的苹果园,每到苹果成熟的季节,苹果往外运输就是一个难题,在上级部门支持帮助下,张加军又垫资158万元修了村里的环山路和户户通,让村里生产的苹果无阻碍运往市场。

  随后的2019年,张加军为了能让村里老人能有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再一次主动垫资49.5万元,把村里多年形成的垃圾坑进行了填埋,在上面建起46米的文化长廊和两座凉亭,同时硬化1570平方米地面,建成了村里第一座文化广场。

  今年,柳枝峪村投资23.4万元修建了496米长的沥青中心路,并计划在11月18日,给村庄所有道路安装好150盏路灯,照亮村庄的大街小巷。

  与其他农业项目不同,肉牛养殖属于有污染的项目,在设施农业用地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在沂源县统战部和西里镇党委政府的协调下,沂源县农业、环保、水利、国土、畜牧等七个部门,先后进行了现场勘测。

  “我们发现在山顶上养牛好处特别多,既不影响村民生活环境,而且通风条件好,牛还不容易得病。”张加军说,他们经过再三斟酌,最终选择了村北“大顶”这块“风水宝地”。

  2021年12月,柳枝峪村肉牛养殖项目一期开始动工,当年5月份,第一批肉牛就已经入栏。

  “我们养殖场二期建设也非常顺利。”张加军说,二期养殖场建成后,水电通了,但是路不好走,他们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投入197万元,建成了宽5米,长3720米,厚度18厘米的水泥路。

  柳枝峪村原本缺水,未解决养殖场的用水难题,张加军在西里镇政府支持下,从中庄镇社庄水库借来水源,给养殖场“输液”——铺设了2200米管道,修建了320立方米的蓄水池,投入37万元,终于打通了肉牛养殖项目发展的最后一环。

  “现在牛肉的价格到了每斤30元左右,这样的一种情况非常罕见,我认为是不可能持续的。”张加军一直对市场的走向十分敏感,“不能光看养牛的收益,还要算全产业链的经济账,让牛粪变废为宝,不仅增加养殖收入,还带动了果业发展。”

  “我们西里镇和旁边的中庄镇,是苹果种植特色乡镇,我们有机肥生产项目计划明年建成,争取后年就投入生产。”张加军在河南进行了考察,已经看中了一套全自动化的生产设备,这台设备全部由电脑控制,将让养殖场每年3500吨牛粪变成抢手的有机肥。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西里镇党委书记杨立斌表示,近年来西里镇引导鼓励懂市场、会经营的“新农人”扎根农村,让真正的企业家去抓住产业高质量发展“牛鼻子”,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同时,西里镇找准乡村振兴产业落脚点,全力发展以肉牛养殖为主的草食畜牧业,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结构调整、推广种养结合等举措,提高农户养殖积极性,提振养殖信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诚邀合作伙伴。

  通过延链、补链、强链,目前,淄川区正加快构建汽车全生态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式发展全面起势。今年1至8月份,淄川区29家汽车产业...[详细]

  近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关于公布高品质住宅试点项目(第二批)的通知》[详细]

  街道旁的行道树上,满是金黄的叶片,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微风拂过,那一片片叶子宛如轻盈的蝴蝶在空中飘洒,悠悠然落了一地,...[详细]

  对于一段旅行来说,除了被定格的影像记忆,那些设计新颖、制作精美,充满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或许能引起更多的情感共鸣。因此,当人们...[详细]

  11月25日,淄博市公安局张店分局发布对淄博中管汇商贸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立案侦查的通告[详细]

  在四个思维的推动作用下,淄博高新区正为机器人产业打造起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良性循环。通过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和创新活力的不断加持,淄...[详细]

  近日,山东碧原人工草坪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簇绒机前忙碌。这是一家人造草坪设计、生产、销售和施工公司,他们自主研发和制作配方...[详细]

  前几天,高青县的一位孕妇突然羊水破裂,需要紧急赶往淄博市妇幼保健院。[详细]

  从香囊、本草锤、艾灸器等养生小物件,到融入网红元素的养生茶饮、食疗药膳,再到日化领域的中药口红、面膜、洗发水、洗洁精……传统中医药...[详细]